主题:你不知道的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发表于2013-03-07

这个事儿发生在08年,当时恰逢调控,我觉得挺经典的。        
其实08年以前大家在2、3线城市混,做楼盘还真没几个拿了预售证再收钱的,都是这么干的也就成了常态,美其名曰排号也好、内部认购也好,反正前期都得收点钱,不然代理商吃啥、开发公司吃啥。借的高息,早还一点也轻松点不是。       
在08年一个知了都热的不想叫的白天,我在外地一个项目上,开发商也不是本地人,我的售楼中心来了两个夹着黑皮包的人,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黑西裤白衬衫,看着也不像买房的,就围着沙盘转,销售员说什么都说好,还问现在能不能买,销售员受过相关培训,见了生面孔是要防着查违规预售的,说这个现在还真不卖,我们还没取得预售证。这两个人不甘心,一再说现在就可以落定,甚至可以交半款,结果案场主管一脑残就说本来是不卖的,公司内部可以预定,你们要真想要,我可以把内部名额让给你,反正我也是赚业绩钱的。就这一句话说完,这两个兄弟扭身就走了,隔日,一家伙跑来三个夹黑皮包的,还有一个跟班儿的,直接进经理室要求见经理,见了经理就亮出证件,是那个地方报社的记者,说群众说我们楼盘有违规预售的情况,来采访,还把昨天的录音给播了一遍。案场精力当时就傻了,人生地不熟的,找关系都没地儿找去,只能先好茶好烟安顿了,说领导不在,请他们先回去,当天就会给他们回复

发表于2013-03-07

我记得那个夏天好几个楼盘都遇见同样的事儿。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得知是当地媒体,跟几个伙伴商量了一下,觉得往僵里闹的可能性不大,多半是业务口的拉广告,就是用这招有点狠了。于是通过本地的朋友拐弯找到了该报纸的广告口,反正早晚要打广告的,问问啥行情,要知道刊例价格和实际价格间有一定的折扣,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要收集一下刊例表和折扣情况,好制定投放预算。然后就约了到售楼部的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这边正打算在那边投放广告,以后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事儿是个“误会”,果不其然,立马气氛融融,跟该兄弟说我们投放量比较大,能否在正常折扣上下浮,这兄弟说要请示请示,当天就这样了。该兄弟走了以后我们立马知会公司,赶紧的办手续,不然这些人一来就是成群结队,搞不好别的地方你没听过的小报都会杀过来。隔了有两天这哥们给回话了说可以下浮,具体点,我们说那咱们起草下框架协议吧,双方大概花了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在细节上、附赠版面、优惠条件上反复修改,其间我们这边主要领导还“出差”了几天,最后实在没得拖了,就说要走一下律师审核程序,又算是拖了一个礼拜,公司总算把手续跑下来了,心里定了,就再叫来那哥们,狠狠的杀了一下折扣,最后以很合适的价格签了我们的广告预算

发表于2013-03-07

遇见这种事儿,是任何正规培训都不会教你的,不光地产行业有这事儿,怕是其他行业也少不了,当时其他几个楼盘也有倔的就是不服,结果被曝光了一把,其实曝光这种事儿倒也没啥,真买的客户也知道当时没手续,主要是曝光之后会招来很多乱七八糟的报纸和媒体,有的机关小报你可能连听都没听过,就这没完没了的太吓人。关键还是稳住第一个,尽量拖,能拖到手续办下来最好,如果一时半会儿下不来也最好给公司的人争取一个跑关系的时间,能缓冲一下。   
36计拖刀计,活学活用是王道

发表于2013-03-07

遇见这种事儿,是任何正规培训都不会教你的,不光地产行业有这事儿,怕是其他行业也少不了,当时其他几个楼盘也有倔的就是不服,结果被曝光了一把,其实曝光这种事儿倒也没啥,真买的客户也知道当时没手续,主要是曝光之后会招来很多乱七八糟的报纸和媒体,有的机关小报你可能连听都没听过,就这没完没了的太吓人。关键还是稳住第一个,尽量拖,能拖到手续办下来最好,如果一时半会儿下不来也最好给公司的人争取一个跑关系的时间,能缓冲一下。    
36计拖刀计,活学活用是王道

发表于2013-03-07

房地产策划行业的策划师不爱读书,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他们喜欢直接找大公司做好的案例文件,或者你有个什么群里面全是要报告的,如果你是个开发商,有天你发现自己代理公司做出来的报告、平面作品早在某个楼盘上用过了,你不用吃惊,其实你画了几十万几百万代理费请来所谓策划给你做的东西,可能在某个论坛上只要几个虚拟币就下载了,PS一下给你,美其名曰借鉴,这事儿太多了。

发表于2013-03-07

像06年,我接触的一个代理,建议我的老板做“血统导入”好家伙,吓我一跳,我很虚心的问,嘛叫“血统导入”啊。那个策划师神神秘秘的跟我说,就是给楼盘导入贵族血统,我心想这伙计玩的大啊,这玩意咋导啊,这兄弟侃侃而谈,建议我们找个明星,开个演唱会,我们冠名,多做做广告,这就血统导入了。     
我问他还有吗,他说没有了。

发表于2013-03-07

我当时就满头黑线了,我问了他几个问题,我说先别说什么血统导入的,估计在座没几个能听懂,咱就说明星代言吧?咱们卖房子就讲究一个成交量、一个价钱,成交量取决于上客量和成交率,价格取决于包装和价格表的制作策略。您的“血统导入”需要什么后续工作或者配套方法来提高上客量、成交率,又需要什么配套方法和策略给包装添砖加瓦,这个你需要好好的考虑和完善

发表于2013-03-07

在代理多半都是这个水平,想事情只能想一步,办事只想搞个噱头,缺乏严谨的推导推论。万科骨子里的中国,当年一炮走红,我在某地做的时候,光各家代理“骨子里的XX地”就见了好几次,搞得都审美疲劳了,早在04年前顺驰说“榜样”乱七八糟的代理提报里全是“榜样”。最过分的是我有次看完一个代理公司的提报,您说您抄万科的PPT就抄吧,你能不能把PPT右下角万科的标识给删了,这么低级的错误让人无话可说。    
价格表是下大公司模板套算的、广告是买人家现成素材拼的、广告语是抄人家改的、定位语是拍脑门想的,业绩就是随大流混的,行情火爆了10几年,他们就混了十几年,人家排号他也排号,人家卖卡他也卖卡,人家奢华他也奢华,人家炒作他也炒作。     
这个行业最终将迎来残酷的洗礼,尘埃落定后,才能浴火重生

发表于2013-03-07

年轻人,过去几年很多年轻人想入这个行当,但是无从入手。      
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现在都说大学生就业是问题,我觉得社会问题让社会去反思,学生出来要有自己面对的就是这个现状的意识,早起开门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儿是最真实的,你可以说这是教育的错是啥啥啥搞得不好,但是对你的生活于事无补

发表于2013-03-07

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等到过了那个阶段,就业问题就是个笑话。         
年轻人出校门,缺的不是能力,是经验,实际上大部分行业,只要不是高精尖的行业,丢个认识字儿又愿意学的人进去,跟着混2个月,没有不会干的,特别是现代社会,电脑普及率高,哪怕是像设计之类的活儿,掌握了基本原理再有人带带,画个草图打打下手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