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你不知道房地产的二三事,彩虹豪庭的业主都来捧个场

发表于2013-03-11

任何房地产调控你要分清他是下硬手还是温柔一刀,只要看他有没有对“源”与“流”做出针对性调控,像要求银行对资质进行分级实行不同开发贷款对待,就是“源”的问题,如果要求开发企业对所开发楼盘要有相当的不动产或资金保证,直至预售才可以解冻保证金,也算对“源”下手。刚才最后的倔强朋友说的预售制度就是“流”的问题,如果要求现房销售,很显然只能到现房、工程验收结算完了才能回笼按揭资金,那么期间对建设资金等的融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高息借贷的风险也会增大成本也会增高

发表于2013-03-11

任何房地产调控你要分清他是下硬手还是温柔一刀,只要看他有没有对“源”与“流”做出针对性调控,像要求银行对资质进行分级实行不同开发贷款对待,就是“源”的问题,如果要求开发企业对所开发楼盘要有相当的不动产或资金保证,直至预售才可以解冻保证金,也算对“源”下手。刚才最后的倔强朋友说的预售制度就是“流”的问题,如果要求现房销售,很显然只能到现房、工程验收结算完了才能回笼按揭资金,那么期间对建设资金等的融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高息借贷的风险也会增大成本也会增高

发表于2013-03-11

离开源和流,去搞什么房产税之类的增加交易费用和购房成本的,都不是从根源解决的政策。而且还有个不说不破的理。一国经济从农耕走向商业文明是滚滚大潮,谁也挡不住,而商业文明就是要破一切交易的障碍,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增设什么审批环节,增加什么交易成本,这都是有悖于商业文明发展大趋势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总没人会因为宝马车的座套涨价了而不买宝马车,很简单的理。

发表于2013-03-11

然而,一个行业不会因为调控而陷入绝境,从目前来看,任何的调控最后都只给这个市场带来一个结果,就是小发展商被淘汰掉,大发展商留了下来,我相信对预售开刀是早晚的事儿,一切世间因果,哪里开始哪里结束,总要回到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这是跑不掉的,只是不知道到那时,剩下的会不会是万科、中海、碧桂园这类巨头。

发表于2013-03-11

干开发的容易给人两个印象,一种是肥头大耳叼着雪茄往红酒里兑雪碧的暴发户,一种是肥头大耳满嘴黄牙的奸商,反正就联系不到好的形象上。但是人们潜意识里会认为有这么一群人,在房地产市场里牟取暴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关系广阔无孔不入。

发表于2013-03-11

其实现今这一代的开发商,多半是刚洗干净泥腿子就腰里别块板砖上阵的,他们从最早的摸黑走路摸爬滚打的混出来,累积了非常深刻的开发经验,只是有些东西他们不能理论的去讲清楚,我打过交道的开发商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嗅觉和直觉,其对商机的灵敏度不亚于鲨鱼对鲜血的敏感。但是也因为他们多半是泥腿子上岸,没有形成系统的经验和理论,仅靠嗅觉、直觉、行动迅速,很容易折腾折腾就把自己折腾出局了,在该果断的时候纠结,在该谨慎的时候往前猛冲

发表于2013-03-11

他们乐于跟你讲述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喜欢跟你讲自己对经济、政治大势的研判和预测,偶尔蒙对了还会很高兴。我有的同行特别看不了客户批讲文化指点江山,认为他们不懂,喜欢打断客户或者显露出不耐烦的样子,我说大可不必,客户愿意跟你说话,你从礼貌上也不该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心里有这一念,外表就必然显露,行动细节就难免让人不舒服,谁也不比谁多生个脑袋瓜子,你就当闲聊呗。其实在这一行干,你要做好一个称职的聆听者,你也许不是一个很擅长言语的人,但是你必须要学会用尊重的心态去听别人的话语,这个圈子里的人跟你说话,未必是想要说服你或者征求你的意见,只是想找回一点那种给人批讲的感觉和自豪感,满足他一下利人利己,举耳之劳而已

发表于2013-03-11

更有趣儿的是,几乎没有一个我认识的开发商不迷信的,看风水五行找人算命都很热衷。我想是因为他们当时起步都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有点像游水,本来这人从来没游过泳,但是掉进水里,其动作刚好符合水性的规律,就没有被淹死,自己并没搞清楚自己成功的必然,只是担心这个偶然会来的太快走的太匆忙,所以需要找点心理的寄托。另外一个共同点也很有意思,我认识的开发商没一个炒股不赔钱的。

发表于2013-03-11

这个也不稀奇,究其原因,开发毕竟没有脱离实业外壳,如果从投资角度看策略,值得关注的只有今天该怎么干,只有今天或者很短期能不能顺利变现盈利,采取什么操作方法,会有怎样的操作分类,而对于明天明年是个什么情况的预测,虽然很有趣,但是对今天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但是从实业角度看策略,就需要对大势、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做出一定的预判。这是两种思考方法而且互不兼容,所以用玩地产的思路玩股票,赔个精光也不稀罕。但是长久的看,目前牛的地产企业都不是靠预测生存下来的,而是靠当时一个又一个当下的正确决策,以及及时的补救措施基业长青的,这个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研究

发表于2013-03-11

说点带肉的吧。     
09年,我去了一趟一个县城,现在估计很少能见到这种县城了,这个县城在09年还没有经过房地产的洗礼,这个县城的房市极其有趣,离县城中心大概一公里的地方是本地开发商开发的一个楼盘,规模相当不小,全县住宅均价约1000~1300元,住宅底商2500~2800元,离县城大概20多分钟车程的独立区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农户集散成10个农场,在地图上占据了零星的10块耀眼的绿,都收归该区统一管理,与县城分庭抗礼。无论是全民做小买卖的高涨热情着,还是独立区农民闷声发财的悠然状态,都令我吃了一惊,这个县城如果让一个外行人看绝对是支撑不起房市发展的。而我知道,他蕴藏了强大的购买力,只是缺少一个撬起的支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之一,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房市的发展,对民众财富有着重新分配和单向聚集效应。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县城,政府管不到,政策扰不到,奸商碰不到,这种地方的老百姓,你如果不管他,他们就只会做一件事——发财。直到财富在民间聚集到一定程度,就有些先知先觉的人,来这里建立一种新的财富分配秩序,利用一些工具和手段去重新分配——房地产就是这些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