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你不知道房地产的二三事,彩虹豪庭的业主都来捧个场

发表于2013-03-11

年轻人,过去几年很多年轻人想入这个行当,但是无从入手。      
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现在都说大学生就业是问题,我觉得社会问题让社会去反思,学生出来要有自己面对的就是这个现状的意识,早起开门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儿是最真实的,你可以说这是教育的错是啥啥啥搞得不好,但是对你的生活于事无补

发表于2013-03-11

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等到过了那个阶段,就业问题就是个笑话。         
年轻人出校门,缺的不是能力,是经验,实际上大部分行业,只要不是高精尖的行业,丢个认识字儿又愿意学的人进去,跟着混2个月,没有不会干的,特别是现代社会,电脑普及率高,哪怕是像设计之类的活儿,掌握了基本原理再有人带带,画个草图打打下手是没问题的。

发表于2013-03-11

其实影响年轻人就业的是经验和资历门槛,这个可以理解,我招工肯定也不想找个生手,来了我还要教他,最好上班就能干活儿给我赚钱的。所以大部分公司招工的要求上都会写“要求有工作经验”。有的对学历也有一定要求,但是我这个过来人的经验,现在学历也不一定是个硬性条件,求职的时候你真能对答如流,你的履历表多半也会放在老总的桌面上

发表于2013-03-11

就是这个资历不好混。说不好混,主要是年轻人总想一步到位,不会曲线救国,在数学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人生和社会上,两点之间可能是线段最长。现在你问年轻人想做什么,他跟你说想做管理,这纯属糊涂,要知道这社会上没人想做被管理的,主流的思想里,做管理是最好,最好上面还有个老板,一人之下他人之上,出事有人兜着,不出事还能管人,这思想真的要不得

发表于2013-03-11

就是这个资历不好混。说不好混,主要是年轻人总想一步到位,不会曲线救国,在数学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人生和社会上,两点之间可能是线段最长。现在你问年轻人想做什么,他跟你说想做管理,这纯属糊涂,要知道这社会上没人想做被管理的,主流的思想里,做管理是最好,最好上面还有个老板,一人之下他人之上,出事有人兜着,不出事还能管人,这思想真的要不得

发表于2013-03-11

2006年我来到这个城市,当时行业协会统计开发企业有23家,到2011年(今年我没有太注意),据统计全市大概有72个在售楼盘,而这72个楼盘的开发企业名录里,当年23家只剩下寥寥3、4家。刚才叫最后的倔强的朋友问预售制度的事儿,我想把话题从这里开始讲

发表于2013-03-11

2006年的地产企业多是暂定资质和三级资质的,注册资金不会高于500万元,今天这个城市的地产企业三级的都很少见,多半是二级资质,市场也在做自身的淘汰和选择,首先土地价格已经不能同日而语,06年这个城市东区80万一块大概60亩土地被喊成了地王,而今天同样的片区130万一亩上百亩很普通。那么以前只能玩转几千万资金流量的开发企业自然也就玩不下去了。

发表于2013-03-11

说说我们家的第二套房吧,这事儿吧也挺绕的。     
话说我买完房以后,当时脑子有病,选的是本金还款,搞的自己一个月要还近两千块,现在想想真是不合算的,但当时就是太保守了,想着少付银行点钱。    
我才挣三千多一个月,结果还贷就要还两千,这哪吃得消,正好我同学不是和我一起买的房吗,我们俩一合计,决定拼租

发表于2013-03-11

说实话房地产企业从小到大就是在跟时间、行情赛跑,赛跑的项目就是资金吞吐量增加的速度,这样说或者有点让人费解,简单点就是06年你能调动5000万元的资金进出,07年你就必须能调动大概8000万元,每年按照30%的增长,你才不会被淘汰出局。这个说法我不跟兄弟们磨牙,有兴趣可以对照自己城市的土地增长价格和地块面积大小考量一下是不是有理。其次是银行,目前银行是不太给暂定资质办理贷款的,每个资质级别都有其贷款标准,这个跑不掉,属于硬性规定。小开发企业资金吞吐增幅没跟上行情发展,银行再不待见,就成了两头堵,最后只能黯然退出市场,或游离在主流市场以外,看看有没有什么小规模的保障房、经适房、小地块,跑跑关系送送礼弄一个干干。

发表于2013-03-11

房地产作为一个资金周转速度至上,吞吐量增幅至上的行业,具有鲜明的资本运作特征,实际上只有一个“源”字和一个“流”字,“源”讲究的是数量和杠杆,“流”讲究的是速度和环节,像刚才我说的这个城市原本的小开发企业销声匿迹多半就是在过去几年里“源”出了问题,当然也有“流”的问题,但是“源”是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