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压垮房价的最后一块大石:产能过剩,经济衰退

发表于2013-03-25

1、出口 依赖外部环境,现在外部环境不好
2、消费 拉动依然困难,社会保障不健全和高房价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主要原因;贫富差距大导致的问题这个也不用提。现在和以前还有个不同,中国人以前储蓄率高,信贷少,现在储蓄率仍然高,因为不敢花,同时房贷比以前大的多,近几年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有一部分原因是透支了未来的消费。当然与美国相比这个透支的潜力可能还很大,但问题是有钱人消费率有限,相对数量不多,也不需要房贷这种消费类的贷款;没钱人连首付都付不起的没资格贷款,更别提消费;中间阶层很多已经被高房价套牢。如果房价还这么高,通过贷款释放的消费有限,靠什么拉动的消费?

发表于2013-03-25

3、投资 是一条简单的路,各地又爆出了吓人的投资计划,钱从哪里是个问题,M2九十几万亿据说比美国大,有过4万亿的教训,中央政府会不会更理智些?
4、势能 很关键,温总说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所以08年出现下滑势头的时候一下子出了4万亿,遏制了势头,现在下滑之势卷土重来,国家有没有能力继续遏制?一旦大家都相信衰退开始的时候,只怕是势不可挡的
5、政府 很多人相信政府是万能的,只要印钞,只要出台政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能做到的话,相信美国欧洲的政府也能做到,当然国家的特色不同,我们相对封闭,而且是政府可操控的范围比美国大得多,但是任何政策都是有代价的,未来也是难以预测的。

发表于2013-03-25

6、规律 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国家究竟处于哪个阶段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与日本拉美东南亚相比我们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中国高速发展三十年,如果速度放缓并不是奇怪的事。
7、升级转型 说来容易做来难,一般来说升级转型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比如俄罗斯近些年赶上了能源价格上涨;或者有技术的革新,比如美国90年代后期通过互联网等科技革命重新获得了活力。很不幸,升级需要的资源、技术、管理这些方面都没有看到太大的希望,转型需要的动力和活力在制度框架下也很难提起。
另,前面说到的8%不是定数,大概这个意思,中国是需要一个增长率来支撑的,低了会有很多问题爆发出来。
综上,我对未来抱了很悲观的态度,看十八大之后有什么变化吧,希望都会好起来。

发表于2013-03-25

当然不会,因为公司的平均工资都5000,而且这大学生条件比很多公司里的老员工条件好——名牌大学学历、人能干、技术也过硬,唯一问题是年纪比较轻。

中国在这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这大学生在公司的地位有点相似。人均GDP在全世界排九十几名,属于中等偏低的一类。但底子好,条件优越——国民素质比较高、基础设施好、政治稳定、政府经济管理能力高。

中国之所以现在处于现在这个偏低的位置,众所周知,是历史和国内的原因,造成五个“晚”:

发表于2013-03-25

1.建立近现代国家晚
2.获得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晚
3.工业化、现代化开展得晚
4.加入全球分工晚
5.接受世界商业规则晚

这才导致中国这么个人口、资源大国,人均产值竟然不及很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中国这30年的高速发展,并非靠什么重大的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纯粹就是在利用现代人类社会的成熟技术,整合资源,补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课。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那么多山寨产品、山寨技术的原因——因为现阶段,能山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已经比起原来一无所有是巨大的进步。

发表于2013-03-25

其实美、日、德等相对后进的发达国家,当年在补课、追赶阶段无不经过这么个过程。

所谓创新,按牛顿的说法,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可你得先爬上巨人的肩膀呀!对吧?中国分发展水平才相当于爬到了巨人的腰,这也是为什么我上面发了个中日经济发展阶段比较表的原因。,所以先别说什么影响全人类的创新,先往上爬稳再说。

而中国经济目前的进度,不过走了一半,实际上稍稍像样点的国家,人均达到GDP10000-20000美元的比比皆是。这才是人类当今生产力水平能达到的“及格”分数。中国还需要继续补课。而按照别国的经验,只要不内乱战争,国家稳步提高国民素质,参与国际分工,政府领导唔大错,纵使过程中有波折,要拿这个及格的分数是不难的。就像前面举例的那个年轻大学生要拿5000的月薪是不难的。

至于等中国的人均产值赶上了发达国家后,是否像日本那样会陷于停滞,我是乐观派,还是相信中国人有摆脱那个局限的智慧的。当然那是后话了。

发表于2013-03-25

危机的种子总是在繁荣时候埋下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白酒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746.67亿元,实现利润571.59亿元,上交税金445.10亿元。除出口交货值外,各项经济指标数据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平均高达65%销售毛利率,及销售收入、利润动辄增长百分之四五十的强烈诱惑下,尤其是近三年来高端白酒销售价涨量增、丝毫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冲击的诡异繁荣,令整个中国白酒行业信心倍增,纷纷借助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之机掀起一轮前所未有的产能大扩张。

发表于2013-03-25

根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长8%,年均增长1.5%;销售收入达43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0%,年增长10%。

但在“十二五”第二年的2011年,我国生产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达1025.6万千升,同比增长30.70 %。这意味着,白酒业“十二五”规划的产量目标早在2011年就已经超越了。

如此惊人的产能扩张已经引起各界对白酒行业未来产能过剩的严重担忧。郎咸平在今年三月份便有惊人之语:“按平均来算,白酒行业至少将有30%的产能过剩,也就是说每年产能下降1%将需要30年才能消化目前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产能过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不可回避的难题。”

发表于2013-03-25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中国白酒产能如此强劲扩张?

地方政府力推

出于GDP、税收及社会就业增长考虑,地方政府成了白酒产量飞速增长的最大推手。

四川提出白酒的发展战略路径为“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共同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力争川酒在2013 年实现2000 亿元产值,2015 年实现2500 亿产值。按照这一产值目标测算,仅四川一地白酒产值就已与2010年全国白酒销售收入2700亿元接近。

与四川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针锋相对,贵州绘就了“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美好蓝图:“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白酒产业将培育一批名优品牌,新增6至1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批著名商标, 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到2020年,占全国白酒市场的份额争取达到20%。

发表于2013-03-25

要落实这一宏伟目标,贵州茅台(600519,股吧)所在地仁怀市是关键,贵州提出要将仁怀市茅台(600519,股吧)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将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而仁怀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则同样宏大:到2015年要确保全市白酒产量翻两番,达到50万千升以上,力争达到60万千升,白酒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而就在2010年,其白酒年产量也仅为13.3万吨,总产值为175.7亿元。

除了川黔两大白酒强省在积极扩张

外,江苏、湖北、安徽等白酒大省也在不失时机地推进产能扩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