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春季关注小儿麻疹

发表于2015-05-20

 

 

 

        

春季关注小儿麻疹

麻疹的高发人群

最近几年麻疹患者高发年龄从15岁的幼儿,转到8个月以下的婴儿20岁以上的成年人。在人们的印象中,6个月以内的婴儿一般不患麻疹,因为婴儿出生时带有来自母亲的被动免疫抗体。但是,这一代的母亲,很少人患过麻疹;她们在儿童期接种过麻疹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不持久;在妊娠时,体内麻疹病毒的抗体已下降。这样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没有从母体获得麻疹的先天性免疫,所以在6个月内仍有患麻疹的可能。由于患儿的年龄小,得了麻疹后非常容易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出现呼吸困难、心肺衰竭等,危及生命。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麻疹的常见症状

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s spots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
@11 @9@11@9@5xe" filled="f" stroked="f">@10 21600 0">

麻疹的传播途径

麻疹传染性很强,与麻疹患者接触过的易感者几乎90%可被感染。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易感者吸入后即可形成呼吸道感染,也可伴随眼结膜感染。除主要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外,麻疹病毒也可经接触被污染的生活用品,作为机械携带工具,在短时间、短距离起到传播作用,引起感染。

麻疹的治疗

1、一般治疗:隔离、休息、加强护理。在出疹期间既要保证患儿一定的营养(易消化而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又要保持眼睛和口腔等的卫生,并应注意室内空气交换,但又不能让患儿直接吹风。

2、对症治疗:高热可酌情用小剂量退热药,应避免急骤退热致虚脱;咳嗽选用止咳剂;烦躁选用镇静剂。体弱病患儿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

麻疹的隔离期和检疫期

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麻疹的预防

1、被动免疫:小婴儿、体弱者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球蛋白可以预防麻疹或减轻症状,但仍需要密切检疫观察,一是有可能发生不典型麻疹,二是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即接种麻疹减毒疫苗。

2、主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疫苗,国内规定初次接种年龄为生后8个月。美国免疫咨询委员会提出,4-6岁儿童应第二次接种,进入大学再次接种,使免疫力持久。

3、控制传染源:麻疹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

4、切断传染途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住过的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