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浙江万科南都房产副总经理丁洸访谈

发表于2010-05-17
“邂逅往往发生在有包容性的地界”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描述良渚文化村,我会用“邂逅”这两个字。因为良渚文化村本身是一个多元的,有包容性的地界。这种包容性当然不是地产开发行为所能涵盖的,因为良渚文化村的容量太大了,它可以包容各种各样的空间类型、生活状态和就业形态等等。它可以包容很多事情在里面发生,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圈子。这就意味着良渚文化村能够产生无限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所带来的“邂逅”,是非常美妙的。它正在成为一个多元开放的小镇。

   邂逅往往发生在有包容性的地界里。

   在开发这片土地之处,余华、余秋雨和我们在一起畅想良渚未来的可能性。余华很直接,他对良渚地界的直觉是很准确的。他是这样写的:“我在这块地的尽头感到了悬念。我相信将来这是一个有悬念的小镇。我感受到了地形的变化和惊喜。既然有悬念,在进入这个地方的时候你就觉得有变化。”

   余秋雨则是娓娓道来——“这么一个传统的、高层次的、贵族的、富裕的居住区,在良渚发生了。良渚文化村只不过把五千年优美的栖居做一个总结,做一个展示……这里的自然环境没有动摇过,青山绿水没有动摇过,居住方式没有动摇过,人文心态没有动摇过。这一带就是过日子的好地方。”
 
   所以面对这样一片特殊的土地,我们作为开发商只能是提供一个物理性的生活平台,该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由生活的主角来决定——住在这里的人们才是主角。我们只是努力去诱发这些事情的产生,而不是规定。我相信,生动的邂逅和良好的生活状态会在这里发生,不会有障碍。
发表于2010-05-17
“0-100岁都能在这里找到生活圈子”
   当然,良渚文化村是属于生活的,你可以很散漫地在这里的咖啡店坐坐,或者在登山游步道走走,完全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

   我把这种生活状态概括为“旅居”状态。“居”这个概念大家很好理解,就是有个地儿居住,当然,你愿意作为第一居所还是第二居所,跟你的生活状态有关。那么,“旅”是个什么概念呢?“旅”就是可观赏,比如现在大家去国外旅游,除了去一些风景点,更多的是去了解和体会当地人独有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态。

   良渚文化村就有类似欧洲小镇的那种味道。对于住在良渚文化村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有独特人文特质的社区,这里的生活场景不是一般的城镇小区所能够拥有的。这里的生活状态,同样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现在愈来愈多的上海人周末到良渚文化村来度假,他们知道这里有一班人生活得很过瘾,也过来欣赏欣赏他们的生活状态,过来体验一下。正如卞之琳的诗所写的那样:“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所以说,“旅”和“居”的概念是不应该割裂的。现在,良渚文化村的部分功能区同时也是4A级旅游风景区。我一直认为,真正有持续生命力的旅游目的地,它一定不是简单的几个自然景点,而应该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活场景——在这里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事,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你对一个地方感兴趣,肯定是对那个地方可以发生的事情感兴趣。

   因此,在良渚文化村,房子只是一个诱因,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是这里的主角。我们相信住到良渚来的人,会形成自己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能够被良渚以外的人所感受到。

   我刚才说了,0-100岁的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活圈子。
发表于2010-05-17
“未来十年中国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我参与良渚文化村的开发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最初的激情抒发如今已经转化为一种责任的经营,但是我们最初的理想还是没有变。良渚文化村一直想要告诉大家,未来十年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良渚文化村九年的开发实践始终围绕着这一主题,其最初的出发点还是回归到最本源的人性上来。我们一直试图关注人性真正需要的东西,使良渚文化村的自然情境与人文环境之间,具有一种良好、友善、健康的关系。

开发之初我们就认定良渚文化村一定是“反都市”的。相对与喧哗、躁动的都市,它更象是一种洗尽铅华之后的自然回归。这里和谐、宁静却不乏活力,这里自然、质朴却内心富足。自然和人文的水乳交融,使人们在爱上良渚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

特约撰稿 刘德科
发表于2010-05-17
引用:野牛背壳 在2010-5-17 15:06:56写道:原帖
“未来十年中国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我参与良渚文化村的开发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最初的激情抒发如今已经转化为一种责任的经营,但是我们最初的理想还是没有变。良渚文化村一直想要告诉大家,未来十年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良渚文化村的开发实践始终围绕着这一主题,其最初的出发点还是回归到最本源的人性上来。我们一直试图关注人性真正需要的东西,使良渚文化村的自然情境与环境之间,具有一种良好、友善、健康的关系。
开发之初我们就认定良渚文化村一定是“反都市”的。相对与喧哗、躁动的都市,它更象是一种洗尽铅华之后的自然回归。这里和谐、宁静却不乏活力....
 
 描绘的好没好
发表于2010-05-17
引用:野牛背壳 在2010-5-17 15:05:24写道:原帖
  余秋雨则是娓娓道来——“这么一个传统的、高层次的、贵族的、富裕的居住区,在良渚发生了。良渚文化村只不过把五千年优美的栖居做一个总结,做一个展示……这里的自然环境没有动摇过,青山绿水没有动摇过,居住方式没有动摇过,心态没有动摇过。这一带就是过日子的好地方。”
 
 倒是文人墨客,简单的东西写起来也这么棒
发表于2010-05-17
引用:野牛背壳 在2010-5-17 15:06:47写道:原帖
“0-100岁都能在这里找到生活圈子” 
  
 
 这个太狠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