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6页

主题:温家宝总理谈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中国经济工作

发表于2009-12-30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就当前经济形势、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等问题接受了新华社独家专访。

采访开始时,温家宝说,今天接受新华社的采访,感到非常高兴。我想主要谈过去一年我们国家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作为政府总理,应该把真实情况向人民讲清楚,这是我的义务。同时应该给人民带来信心和希望。

接受这次采访,并不代替我答应的每年要同网民们进行一次在线交流。在“两会”之前,我还要同网民们见一次面。

随后,温家宝回答了本社记者的提问。

发表于2009-12-30

       新华社记者:非常感谢您利用周末时间接受新华社的独家专访。我想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一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是我们应对的一个主要课题,可以说应对得惊心动魄,一揽子计划力挽狂澜,您亲身经历,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慨。大家想知道的是,您对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打多少分?您最满意的是什么?最遗憾的又是什么?

发表于2009-12-30

       温家宝:过去这一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如果回忆起来,去年冬天的时候,金融危机突然袭击我国,企业遭受了很大的困难。我记得我看到码头上堆积着大量的矿石,这些矿石都是当初用高价买来的,可以用到今年的6月份。当时的波罗的海指数由上万点猛降至几百点。11月份,我在深圳考察,然后又到东莞,发现许多企业非常困难。中国最大的一家集装箱厂竟然一个集装箱的订单都没有,大批工人回家了,许多农民工返乡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不知这场灾难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大的损失,也不知道它会持续多长时间。

发表于2009-12-30

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采取了应对的政策和措施。应该说,通过全国人民一年的努力,我们稳住了经济、稳定了就业,保持了社会的安宁,这是我心里感到慰藉的地方。因为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许多工作还没有结束,现在打分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是有效的,全国人民应该引以为自豪。

发表于2009-12-30

应对这样一场大的危机,可能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果我们信贷保持得更平衡一些,结构更合理一些,规模更适当一些,就会更好。我们年中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且努力加以纠正,下半年的情况有所好转。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再接再厉,把应对金融危机的工作做得更好。所以说,今年打多少分还得靠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最终靠人民的评价。

发表于2009-12-30

新华社记者:今天是星期天,您没有到外地去考察,好像有点破例了。来之前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您到外地考察的次数有36次,而且常常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我听说在您身边的工作人员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总是要提前把行李打好,准备随您到外地去出差,已经形成一个惯例了。我想在一趟趟考察中肯定有很多故事。请总理谈谈,这些考察对您的决策有什么样的帮助?

发表于2009-12-30

       温家宝: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我确实加快了工作的步伐,经常下到基层,已经走了20多个省(区、市)。我跟基层的同志讲,我要跑遍各地,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最后胜利。我下到基层主要办三件事情:第一是传递信心,第二是了解情况,第三就是研究制定政策。

发表于2009-12-30

       “风起于青萍之末”。2008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我曾经讲过,这一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内国际不确定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但我不是个预言家,我没料到5月份会发生汶川特大地震,我也没料到紧随着而来的金融风波袭击了中国。其实“五一”节我在宁波的时候,已经看到企业开始出现了一些困难。

发表于2009-12-30

         忙完抗震救灾工作以后,从6月底、7月初开始,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进行了密集的到基层考察调研。7月上旬的一天,我在无锡参观一家纺织厂。在车间里,机器轰鸣,什么也听不到。出来的时候,我跟厂长讲,咱们到屋子里去谈一谈。我们几个人就坐在一间小屋里,厂长第一句话就跟我说,“温总理,你来访贫问苦了,你要听真实情况,还是要听一般情况?”我说我当然要听真话。他就给我讲了企业碰到的各种困难。

发表于2009-12-30

      这些调查使我清楚地感到: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波首先波及到沿海发达地区,首先影响到外向型企业。年中我们在分析经济形势、确定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时候,已经改变了我们原来确定的方针。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我们开始降低准备金率,降低利息,提高出口退税率。以致后来到11月5日,正式出台应对危机、扩大内需的十项举措。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