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2009楼市“涨声”中的居住梦想:人多、房少、价高

发表于2009-12-30
       人多、房少、价高,这依然是2009年楼市最简单的基调。对工薪族来说,原以为金融危机来临,怎么着也能转到一个入市的低点,圆一把住房梦。没想到,房价不跌反涨,这种梦想与现实反差形成的被抛离感,更让人纠结。伴随着这种纠结的,是"地王频现"、"蚁族"、"《蜗居》"等民生热词。
发表于2009-12-30
2009年的房价扣人心弦:年初,金融危机笼罩下的房价仍处下行通道,专家预测房价盘整至少将延续至年中;然而从3月份始,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环比峰回路转,涨势被称之为"小阳春";截至5月,部分重点城市普遍性"量价齐升",此后涨势一发不可收;至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同比上涨达5.7%,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更是以令人瞠目的涨幅刷新纪录。
发表于2009-12-30
楼市何以在2009年急速向"V"字形逆转?答案离不开以下几点:一是建房成本降不下来。以上海为例,2009年前三季度就出现了五大地王,卖地收入超全年目标;截至12月15日,今年杭州主城区共出让土地107宗,出让总金额达到700.5亿元,也破了历史纪录。二是开发商继续囤地、捂盘惜售,比如北京市中心一块地竟被捂了四年,至于花钱雇房托制造排队抢购、让内部员工搞假按揭等更是屡见不鲜。三是投资性需求持续挤占消费市场,在此推动下,资本更偏好盈利迅速的房地产市场。在这些合力的推动下,刚性需求显然不只是"丈母娘的脸色"那么简单。再加上2009年人们的"通胀"预期、年底对优惠政策到期的"恐慌"等,都为2009年房价非理性上涨推波助澜。
发表于2009-12-30
孔子若"回到"2009年,定会留下新名言:三人行,必有购房者。房价涨成了外星数字,依然挡不住抢购的地球人。这既是因为商品房太少,同时也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力所致。据报道,截至8月底,全国保障房建设资金到位率不足25%,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情况堪忧。
发表于2009-12-30
这当然不是说政府在楼市问题上没有作为,比如继调整营业税征收比例、出台"国四条"、提高开发商拿地门槛后,货币和金融监管部门也加入调整楼市阵营,或将二套房及多套房的商业贷款首付比例提高至50%。但问题是,眼下楼市的架势,打压或剥离是很难的,那么,这样的调控究竟有多大力量?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