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市长带头掘文化 杭州花三年打造文化遗产之都

发表于2008-06-06
 

中新浙江网6月5日电 推进杭州西湖申遗工作,力争实现201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重大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预备清单……

昨天,杭州市市长蔡奇召集有关部门,共同“掘文化”,并提出了杭州市“掘文化”三年行动计划的征求意见稿。

相对于“种文化”和“送文化”,“掘文化”是两者的延伸,更偏重于对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拟建一个文化综合体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汪小玫建议,杭州是不是可以像武汉那样,弄一个文化超市?让杭剧、滑稽戏等等杭州特色文化艺术都在里面找到场所。

蔡奇市长认为,杭州确实应该考虑建设一个类似“文化超市”一样的文化综合体,可以与旅游综合体结合。至少可以让游客可以直观地、集中地“看到”杭州的民间文化、西湖文化。

这样对江南民乐、江南歌舞都会起到发掘与保护作用,甚至要有“江南民乐看杭州,江南歌舞看杭州”的决心。

建一个非物质文化博物馆

副市长张建庭建议,是不是在钱江新城也可以搞一个展示非物质文化的博物馆?

蔡市长提出,杭州要利用好遗产,办一批特色博物馆,包括要建设非物质文化博物馆。

如今,杭州市已经组织专家论证确定“雕版印刷术”、“蚕桑生产习俗”、“文房四宝”等为杭州市申报“世遗”项目,争取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预备清单。而这些显然都是博物馆应该展示和保护,并向市民宣传的内容。

打造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旅游线

明年开始,杭州市将开始对西湖、清河坊历史街区、小河直街、东方文化园、宋城、西溪湿地公园等景区进行调研,出台相关政策,着手打造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和经典旅游景区。

而从今年开始,杭州市将建设一批遗产基地,比如,已经确认杭州铜雕艺术、富阳仿古造纸文化、杭罗、西湖绸伞等项目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