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小户风潮之升级篇

发表于2008-05-27

在近几年大户型当道的楼市,小户型的出现颇有些“捞偏门”的味道,以至于2002年SOLO和“非常男女”甫一上市,就在业内外引发了一场铺天盖地的争论,焦点集中在小户型该不该建的问题上。一年过去了,小户型相继创造的热销童话和多方位的渗透,始终回应着这些质疑。简单的“有需求就有市场”的观念,在现今的楼市竞争中早已过时。经历了去年最初超小户型的极端展示,今年的小户型产品已然恢复了理性。因为就消费者而言,无论哪种产品,如何进行包装,最终都将回复到其本质——产品层面上来。面对供应此起彼伏的增长,小户型们不得不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人性的角度改良和创新产品,在今年新一轮的小户型热潮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他们成长的影子。

发表于2008-05-27

特质1房型的升级换代

面积狭小、各功能区一字排开、没有完整的厨房概念、一条窄长的灰色走廊贯穿居室、形式上更像当年筒子楼的小户型,显然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了。超小户型面积过小产生的居室不合理性,在以后的小户型开发中被摒弃。

吸取了一代小户型的经验,从后现代城开始,小户型的面积得到回归,一居40平方米、二居70~80平方米的户型成为主力。大面宽落地窗和阳台、明厨或明卫的设计,增加了通风和采光性,采用地板采暖方式增大采暖功效、减少使用面积的无端占用。同时,针对买家的不同需求,炫特区刚刚推出的国际公寓级两室两厅紧凑标准和少量100平方米的豪华复式3.0版户型,将小户型升级为豪宅,易构空间即将亮相的70平方米一居室跃层,突破了传统小户型居室空间设计方面的局限。E

发表于2008-05-27

特质2居住舒适性的提高

小面积居室的实现往往以牺牲居住功能为代价的。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安放了床、桌子和柜子,就没有了多余空间。局促的空间没有独立的厨房,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更多的是满足一个睡觉的需要。

小户型的买家其实更注重生活品位、生活质量,对私人空间的要求更为细致,面积扩大、功能完善后的小户型舒适度有了明显提高。独立划分了各功能区,动静分区明确,工作、学习、娱乐、交流,房子的多重功能得到释放。有了更多的储藏空间,私密性强,可以相对自由地装修、摆放家具,居室的风景线不再单调、呆板,真正实现家的感觉。一些项目观景阳台和外飘窗的设计增添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发表于2008-05-27

特质3个性的张扬

小户型针对的客户主要是一批20~35岁之间的新新人类,他们容易冲动,充满活力,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在小户型推出之初,在原有规划上改良设计的小户型要吸引年轻人,更多的是靠产品的新鲜感,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当市场有更多选择时,开发商都努力在小户型设计上下足功夫,以产品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博新新人类一笑。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便是SOLO二代创造的“玻璃盒子”、“云中漫步”等设计新理念:五面皆为玻璃的2.7米见方阳台,悬在空中的玻璃盒子另类、时尚;直通楼顶的楼梯,从一层就可以看到7层的玻璃楼顶。新新人类的消费心理在建筑细节上得以体现和张扬。

发表于2008-05-27

特质7郊区化发展趋势

小户型很明显是一过渡性产品,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小户型是短期居住、长期投资的房屋,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对小户型的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户型需要在交通便捷、市中心或商务氛围浓郁、周边配套完善的环境中才有生存价值。

但随着小户型面积的回归,自住型客户的使用周期逐渐延长,于是,今年出现的小户型开始向四环外,甚至郊区发展。在望京、通州等地陆续冒出了一些配备小户型社区的综合型楼盘,据说销售情况还相当不错。

发表于2008-05-27

特质8产品类别的延伸

如果说小户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那么如今“小OFFICE”的产生也是迎合了市场的趋势。满足成长型小企业的需求成为小OFFICE的主要方向,小户型这一产品形态正向写字楼渗透。

后现代城的原创小OFFICE目标直指SOHO,专为活跃在东区的成长型公司量身打造。小面积、可以自由组合的办公空间,产品融入许多超前时尚元素。

发表于2008-10-17
 
发表于2008-10-21
 
发表于2008-10-21
 
发表于2008-12-11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