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子降价了,消费者为什么还是不买呢?

发表于2008-11-10
 房子降了,消费者为什么还是不买?

谢成龙/

开发商公开自己房子的成本,这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早在三年前就有过这事,但后来却不了了之。前段时间,北京一家开发商向社会公开了自己的成本,但从效果来看,开发商所公布的成本又一次遭遇到消费者质疑。

再让我们看看国内整体楼市,尽管救市政策一轮接一轮的发布,尽管开发商的房子一降再将,但从实际的销量来看,似乎没起到多大作用,消费者观望依旧。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以上这样的结果呢?消费者为什么还是不买房子呢?在我看来,第一是信任,第二是信心。

消费者以前买房子,首先是取决于对开发商的信任,开发商给消费者转递的信息就是:“房子以后一定会增值”,结果房价不断上涨,于是,消费者的信任感不断增强。但是,随着全国不断刮起降价风,也把消费者对开发商的信任刮跑了,一旦消费者不再信任开发商,观望将在所难免,也就有了前面的开发商自曝成本,却遭到消费者质疑的尴尬。因为,重新建立信任感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事情,不是单纯的降价或公开成本就可以的。

   再说信心,前几年房产市场好的时候,今天不买,明天也许就会涨,消费者对市场充满了信心,但现在,消费者的信心没了,再降价?那更没信心了。信心问题不少业内专家多次提到过,所以就不展开了。

所以,我认为,开发商目前首要任务是建立消费者对自己的信任,其次是需要让消费者重新对房产的前景有信心。

今天看到搜房的博客征文,主题为:“寒冷的冬天,老盘路在何方?是配合的打响价格战,还是另辟蹊径?来给那些卖不出去的老盘支支招吧!”

在我看来,还是上面的两招,第一,建立消费者对开发商的信任;第二,重新让消费者对市场前景有信心,至于具体的营销方式,就要靠营销精英们了。

以下是前几日来自央视网的关于开发商自曝成本的报道,与各位看管分享:

在很多人的眼中,房地产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利行业。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房地产业的利润究竟有多大?至今没有一个权威数字。

    前不久,北京的一家开发商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成本,并声称公司利润率很低,这种自曝“成本”的行为却引来了一片质疑之声。

    这家开发商公布的资料共列举了土地使用权取得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税费、营销管理费用等7大费用类别,涵盖了土地成交价格等37项开发成本目录。并以自己开发的回龙观区域和丰台区域的两个楼盘为例,回龙观项目土地成本为3162/平方米,算出该楼盘一平方米的成本已经达到了7662元,按照目前均价每平方米8300元的销售价格来计算,每平方米的销售利润为638元。而位于丰台区域的某项目,包括楼面地价在内的各项开发成本共计每平方米11405元,按照每平方米12000元的销售均价,该项目一平方米所获利润595元,。

    东亚新华地产负责人:正是因为行业透明度不足,某些项目存在暴利行为,消费者知情权得不到满足,因此会产生观望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应该勇敢面对,不怕揭底,用更客观的成本定价原则告诉消费者一个真实的成本计算方法,让大家清楚利润究竟占据多大的比例,以便判断自己什么时候出手买房,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

    其实,公开房地产业利润,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057月,福州市物价局就开始向社会公布房价成本清单,此后,江苏、浙江等地相继传出开始推行公布房价成本清单的消息。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所谓的公开房价成本清单多数不了了之。主要原因是公众认为公开成本的可信度不高。

    百姓:“一个项目的售价是动态变化的,销售均价越往后越高。不能以某一阶段的售价来进行成本计算,而是要根据其销售总价和销售面积相比来计算。

    精装修项目的装修报价都会高出市场价。如果做精装修的话,其中装修的利润就很高。

    业内人士称,百姓对公开房价本身是欢迎的,但关键是如何让这些公开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因此,专家建议,依靠政府部门介入监管,由独立于开发商之外的第三方来测算房价成本,理出明白账。既不能让开发商视房价成本为商业秘密,又要防止开发商玩弄数字游戏,对外公布假房价成本,忽悠消费者。从长远来看,公开房价成本应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

 更多博客文章:http://blog.fang.com/blog_20351403.htm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