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所谓“合理”房价只是一个梦

发表于2012-05-01
两会期间,温总理表达了继续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并提出了使房价合理回归的口号,所谓的“合理”价位,即当地户均可支配年收入的6倍,也就是房价收入比远远小于6。按照这个算法,北京房价应为4900/平米,上海则是5700/平米,大城市普遍在5000/平米左右,本人居住的成都仅仅3500/平米。对于这些言论,笑一笑也就罢了,千万不要当真,否则就是生活在幻想之中了。

要谈房价,首先就得说到中国的国情,任何抛开历史背景和社会进程的片面分析与比较都是毫无意义的。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福利分房。在福利分房制度下,一切住房归国家所有,政府筹资建造,政府主导分配。效率低下,寻租空间巨大,住房条件极差是当时的普遍情况。很多人甚至在外面搭个棚就能睡个安稳觉,那时候,解决温饱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关于住房问题,老百姓压根没有想过。什么时候能分到房子,既不是按劳,也不是按需,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工龄,年龄,职称,甚至是私下和领导的关系,都是决定能否分到房子的必要条件,运气好的30多岁能分到房,即便分到了房,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是60平米还是90平米,一室一厅还是一室二厅,1楼还是6楼,朝南还是朝北,你分到什么是什么,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而且产权也不是你的。若是运气不好,估计要50多岁才能分到房,黄花菜都凉了。在那个时候,住房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上,任你本事通天,也换不来属于自己的财富。
发表于2012-05-01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住房商品化。在市场经济下,一切不可确定的因素都被归结为了“价格”,换句话说,就是钱说了算,谁出的钱多,房子就归谁,这就叫交易。在市场经济下,不论高低贵贱,不论种族信仰,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出得起钱,就能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觉得房子面积太小,咋就换大的;钱不够用,就买小的;这房子周边环境不好,咋可以不买。有的人会说:用钱说话,穷人怎么办啊,这个制度让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太不公平了。类似的话,只不过弱者的抱怨。你穷,你可以努力改变现状,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还差多少钱够首付,还需要多少钱来还贷。不管离目标有多远,你始终能看见这段距离,你可以感受到离终点越来越近,就像在操场上长跑一样。而福利分房却是:哪怕你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中间却隔着一堵墙,如果没有人把这堵墙推倒,你永远也看不到终点。等价交换,自由贸易,优胜劣汰,恰恰是最大的公平,一买一卖,双方皆自愿,若是有一方认为不合理,交易也就无法达成。在过去,市场经济改变了整个欧美,让其数十年内飞黄腾达,市场导致了社会的广泛分工,你精通计算机,就进军IT界;厨艺好,就进军餐饮界;高且帅,可以进娱乐圈。总之,干啥能赚钱,你就干啥,市场的自我调节把每个人放在了自己最擅长的位置,使得社会生产效率最大化。工业革命之后,市场经济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而在计划经济之下,中国人饿死了3000万,建国之后的30年内社会不进反退,极度贫穷,惨不忍睹。再经过苏联的解体,如今实行计划经济的仅朝鲜一家,为自己鸣不平的,仅仅因为没房子就想要社会倒退的,出门向右,朝鲜欢迎你。
发表于2012-05-01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7%,社会的目标是解决温饱。在随后的33年中,城市化率基本上保持了每年1%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时已经达到了50%,人均居住面积由最初的5平米增长到20平米,社会目标也从温饱到了小康,进步不可谓不大。这个期间,有4亿农民进了城,其中一部分已成为城市中的常住居民,在而未来的10年中,还有2亿农民要进城,城市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逆转,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房价是必然上涨的。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普遍达到了85%以上,美国高达95%,只有达到这个标准,住房市场才会供过于求,才是由买方说了算。我们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地大但物不博,更令人无奈的是,虽然国土面积高达960万平方公里,但是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自然环境极差,荒无人烟,我国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30%的国土面积之内,沿海地区更甚。换句话说,中国的人口密度在统计上是美国的4倍多,实际上接近于美国的15倍!此外,发展不均衡是中国的一大顽疾,城乡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普遍差距过大。外来人口过多地涌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宁愿在当地做最底层的农民工也不愿意回老家去,这样的社会现状导致了大城市的住房供应严重短缺,房价飞速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发表于2012-05-01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之内GDP已经增长到世界第2,社会已经迈过了注重“衣食”的阶段,开始关注“住行”,也就是房和车。不得不说是一个飞跃,要知道,在过去,住上高端的公寓、洋房、别墅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而绝大多数人,连商品房的概念都没有。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政府也不可能让所有人买得起房,这种事情美国日本都做不到,更何况中国。英国在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时,恩格斯在描述中写到:伦敦有5万人每天早晨醒来不知道下一夜将在什么地方度过;美国在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时,无家可归者同样不少,贫民窟随处可见,很多甚至现在依然存在。相比之下,很少有中国人露宿街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在同样的历史时期,我们用更短的时间,做得远比欧美更好,这还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才换来的,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漫骂之声不绝于耳。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还很低,我们是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迅速发展到现在的,不考虑国情,盲目对比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的发达国家,无异于痴人说梦。

16世纪时,莫尔写了本书,叫《乌托邦》,里面描述了一个完美的国家,绝对公平,超高福利,人们完全理性,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成员共同所有,按需分配,所有人积极劳动,并且还有充足的时间娱乐,打仗的时候甚至不用自己人,而是雇佣外国士兵。这样的国家,简直就是天堂,这叫什么?叫做空想社会主义。幻想中国像乌托邦一样的,觉得不幸福的,我还是那句话,朝鲜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天堂向左,朝鲜向右,出门请右拐。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之旺盛,绝不是靠投机支撑起来的,在这一点上,就已经和90年代的日本,07年前的美国划清了界限。只要你在网上说房价要涨,必然招来数不清的口水,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人盼望房价跌,社会关注房价什么时候跌,说明了大多数人在等着买,如果是投机的话,社会关注的应该是房价什么时候涨,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什么时候没人讨论房子了,房价才可能跌。什么时候房子跟股市一样,一涨就举国上下欢天喜地,一跌就有无数人骂娘了,才有可能暴跌。这就叫从人性的角度看市场。
发表于2012-05-01
购房的需求,可以分为自住性需求和非自住性需求,自住性需求,也就是所谓的刚需,有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需求,这样的需求仅仅是为了有个地方遮风避雨,不至于睡桥洞。到外地打工的,刚毕业的年轻人,要结婚必须有房的,组成了这个需求的群体。
第二阶段是改善性需求,老房子住旧了,想换新的;小房子受够了,想换大的;收入多了,想提高档次;周边环境嘈杂,想安静一点。。。这个需求的群体大多是有一定资本积累的中老年人,以及能力出众的年轻人,大多是中产阶级,他们已经有至少一套住房,但是想生活得更好,这个群体占据了市场的主流,其购买力远胜第一阶段的群体。
第三阶段是享受性需求,钱多了自然要花,挣钱就是为了享受,从公寓搬到洋房,从洋房搬到联排别墅,甚至独栋别墅,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质是这个群体的目标,他们大多是事业有成的富人。
第四个阶段是奢侈性需求,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追求最豪华的装饰,最别致的景观,不愿意和一般人住在一个社区内。这是身份的标志,这个群体大多是大明星,企业家一类富豪。
至于非自住性需求,可以分为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一般来说,投资性需求是出于避险,即防通胀,买房子比存银行划算,还可以出租;投机性需求就是为了卖而买,跟资本市场上所有的游戏一样,这类人大多持有住房的时间都很短,期望获得暴利,买房子就是为了转手卖个更高的价格,赚取差价。
上述需求种类中,需要抑制的,仅仅是投机性需求,适当的投机存在可以活跃市场,让资金流动加快,也并非坏事,任何一个市场都存在投机的行为,要完全杜绝反而违反了市场经济的本质。但是过度的投机会引发泡沫,后果不堪设想,世界金融史上的第一个泡沫,发生在荷兰。16世纪末时,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阿姆斯特丹是世界第一大港口,国际贸易非常活跃。郁金香传入荷兰以后,获得了当地富商的青睐,富人们都喜欢佩戴郁金香,作为身份的象征。有那么多富人买,种植郁金香自然就有利可图,于是有商业头脑的人开始大量种植郁金香,令人意外的是,在种植过程中,一些郁金香感染了病毒,反而开出了更鲜艳更绚丽的花朵,这些郁金香成为了市场的新宠,不仅是富商,贵族们也开始佩戴,这个风潮迅速传遍了整个欧洲,到了1635年,一朵郁金香的价格相当于110盎司黄金,即便作为奢侈品,也已经逐渐脱离了其本身炫富的价值,郁金香价格不断暴涨的消息传遍世界各地,引发了大量的投机行为,全世界的人都带着钱跑到荷兰去买郁金香,只为了转手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就这么进行着,到了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可以在一个月内上涨30倍,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已经陷入了疯狂,没有人关心郁金香是什么东西,哪怕只是一陀屎。因为,始终有人相信,会有人出更高的价等着我卖出去,在这个时候,郁金香已经不是用来佩戴的,而是用来倒卖的。当郁金香价格高得一般人无法承受时,荷兰人竟然把合同拆分,你买不起一株,没关系,可以买10分之1株,比如这朵花卖10元,你只有1元,怎么办?你就给我1元,我给你整朵花10分之1的股权,下次我以20元卖出去,你就能分到2元。这样一来,当地的中产阶级甚至平民百姓都加入到这场游戏中。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荷兰人的头脑,在那么遥远的年代,就发明了股份制。再往后,当地人又发明了期货交易,通过交保证金的方式,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杠杆迅速发财。阿姆斯特丹不愧是当年的全球金融中心,第一贸易港口,堪比如今的纽约,人们为了发财,绞尽脑汁,当年的金融创新,如今仍在沿用。到了1637年泡沫破灭的前夕,一朵郁金香可以换一套别墅!这种现象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危机,人们都不想工作了,只想买郁金香,因为工作一辈子挣的钱,可能还比不上一天的买卖!后来的结果不用再说了,当资金枯竭,社会动乱,先知先觉者必然会离开这场游戏,政府也会出面打压,当人们意识到这只是一场虚幻的游戏时,争先恐后的抛售导致了泡沫的破灭,郁金香在很短的时间内暴跌了99.99%,价值几乎为0。郁金香泡沫导致荷兰经济崩溃,无数人倾家荡产,国家一蹶不振,多年也没有恢复元气。
发表于2012-05-01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里面的年轻人说:我工资才4000多,北京房价那么高,凭什么让我买不起房啊。还有一篇帖子,题目是“买不起房,叫我如何爱国?”,类似的无理取闹见得太多,我已经麻木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在外面也把自己当皇帝,莫非地球是绕着你转的?我看过“马云和80后面对面”的电视节目,节目中有一个环节是80后对马云提问,在场提问的几乎每一个人站起来第一句就是:“我是XX,是哪个专业的,兴趣是什么…”,1分钟的提问有40秒在自我介绍,废话连篇,在场的主持人和马云本人都不耐烦了,但是仍然强压怒火,而这群人竟然没一个看得出端倪。你是谁关人家屁事,这个节目是让你提问的,这就是年轻一代的普遍现象,太过自我,不识大体,本人有的时候也不例外。人需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你,在大城市混不下去,可以去二线城市,再不行可以回老家,凭什么你又非得赖在大城市不走呢?三线城市的房价4000多/平米;小县城的房子才1000多/平米,那里的房价不高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规则。考不上清华北大可以去川大,上不了川大可以读专科,你不怪自己难道怪题没出好?当不了总裁可以当经理,做不了经理可以做普通员工,你不怪自己难道怪公司不好?这不是一个道理么?凡事能者居之,我从没听说过有谁考不上名校怪政府,当不了高管怪社会,却听说过很多买不起房要揭竿起义的。买不起房可以租房,而且这些人并非没有房,只是房子在老家,或者是农村的宅基地,拥有私人的产权房是迈入中产阶级的标志,中国改革开放才30多年,中产阶级不可能大量形成,妄想一步登天,谈何容易。我认识一些朋友,收入水平算不错了,但是由于年轻,资本积累不足,买不起房虽然失落,但没啥怨言,房子是一生中最大的开销,没有良好的心态,怎么能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提高业绩?
发表于2012-05-01
房地产将政府,银行和开发商的利益捆绑到了一块,由于分税制,地方政府要将大部分税收上缴到中央政府,地方财政必然吃紧。可偏偏上级又以GDP作为对下级官员的考核标准,政府没钱投资,怎么办?正好房地产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那就是土地财政。土地拍卖制度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天量收入,同时土地的快速增值也为融资提供了最好的抵押。房地产景气,地方政府就有钱,有钱就能拉动GDP,就能升官,所以地方政府的意愿总是希望大力扶持房地产。而银行也获取了大量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的利息收入,并且这些贷款相对风险很小,只要房价不跌,银行贷款风险几乎为0,它巴不得多放点出去。开发商是靠卖房子为生的,自然不用多说。上述三大利益集团是唇亡齿寒,任何一方跨掉都是对剩下两方的巨大打击。这个阶段的客观规律是房价必涨,上述群体的主观意愿是房价必须涨,这就形成了共振,导致了房价在过去几年飞速上涨,在某些年份偏离了正常轨道。
上一页|1|
/1页